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网络平台助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8-02 阅读:( )

  摘 要在“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借助“班级博客”“微信”两大网络平台,积累立体的评价素材,突破传统评价困境,关注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能有效指导家长更新评价观念,助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关 键 词综合素质评价;互联网;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7-0028-03

  北京市自1995年开始推行使用《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手册》,2014更名并改版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1-6)使用至今,主要采用纸质文本呈现评价结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受众学习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日益深刻,其对教育的影响也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2015年获批的北京市规划办课题“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下简称‘小综评’)操作策略的研究”首次提出了“互联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路,为顺义区“小综评”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实践空间。由此,课题组设定了“网络平台助推小综评”这一研究内容,基于一线教师的实践应用,探索发挥网络平台优势,补充纸质评价短板,让“小综评”更加多元、立体、及时、有效。

  一、借助班级博客,积累立体评价素材

  班级博客是以班级为单位,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助互进的网络平台,挑战传统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的教育类博客网站。[1]从实际应用来讲,班级博客像是一本立体日记,由班主任创建,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记录班集体的点滴生活。这为“小综评”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即时和阶段性的评价资料。

  1.因需设置板块,积累日常评价素材

  班级博客的板块设置由师生共同协商产生,因此,每个班级的博客都带有本班的“DNA”。这些带有个性特征的板块承载着细化落实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不同任务,记录着每一个学生的日常评价结果,形成了个性化的评价资料包。例如,天竺二小王瑛老师针对一年级新生创建的“猜猜我是谁”板块,设计了阅读自我描述猜名字这一游戏,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客观展示与评价自我。“用故事记汉字”板块则让学生把语文课中一些难记的汉字用分析字源编故事的形式写下来,实现对学生识字效果的评价。张晓彤老师针对中高年级的阅读推进设置了“读书感悟”“妙笔生花”“我要告诉你”三个分板块,形成了学生阅读评价检测体系。

  2.多种方式呈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

  “小综评”手册指向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包括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两部分。尤其是阶段性评价更加侧重于质性评价,需要真实、生动的描述性评价素材。班级博客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则为质性评价提供了可能。例如,张美丽老师在班级博客中设置了“班级日志”“小活动大舞台”等栏目,教师每天用手机随手拍摄或录制学生生活的精彩瞬间上传,既有课堂学习的思维火花,也有课下活动自然流露的情感和展现的风采;“晒晒我的小生活”栏目,则由学生自主选择最能表现自己心情的照片,并配以文字上传。这些文字、照片、视频立体真实地呈现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成长轨迹,再辅以测试考查、作品分析等评价方式组合,形成了较为全面真实的评价资料包,使过程性评价得以充分落实。

  3.分享正面素材,引导学生择优而学

  “小综评”手册中的评价标准已经非常细化,力求逐条明确。然而,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要用这些刻板的条目做标尺,筛选学生或给学生定性贴标签,而是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面向全体学生,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2]班级博客的栏目设置和评价资料的属性指向明确,各个板块多从展示、分享、交流的角度出发,上传资料多是学生正向、阳光的行为习惯、优点荣誉、分享美好生活的图片、视频、文字。例如,“小活动大舞台”板块用照片和文字记录学校或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如开学典礼、读书启动会、各项展示活动中获奖同学照片等。在这些正能量资料的积累、分享、展示过程中,孩子们获得愉悦的感受,并在潜移默化中择优而学,向好而仿,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评价结果。

  4.参与权限灵活,获取多元评价素材

  班级博客为学生自我反思评价、生生交流互评、教师评价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一空间里,师生能够借助不同职能的板块,展示面对面不便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自我认识和行为的矛盾和变化;可以是同学之间的赞赏或建议,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不仅如此,博客也对家长开放权限,家长不仅可以浏览内容,增进对孩子在校表现的了解,也可以在相应板块上传学生在家的表现资料,并实时参与互动交流。例如,“小话题大讨论”板块主要针对班级近期发生的典型事件、某次主题活动,或针对某一评价内容的专设话题开展讨论交流,学生、教师、家长都可以参与讨论,开诚布公、各抒己见。

  二、借助微信应用,克服传统评价缺陷

  与博客和微博相比,作为一种基于手机的最新传播工具,“微信再一次改变了人与人的沟通方式”。[3]其点对点的交流特点以及公众平台和朋友圈等功能,为“小综评”超越传统评价提供了可能。

  1.点对点“窄化”交流,指向个体内差异评价

  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学校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对被评价主体重视不够,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有效保护。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必不可少的,[4]只有给予个体内差异评价足够的重视,才有可能实现教育评价正确的导向,实现健康的教育。而微信点对点的人际传播模式,呈现出“窄化倾向”,具有传播主体精准、传播内容私密等特征,[5]尤其是教师家长微信好友点对点交流,为实现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提供了新的通途。

  在微信应用中,教师和家长建立起点对点的好友交流方式。这种沟通直接指向每一个家庭中鲜活具体的每一个学生,其定点、私密的特性,关注保护和呈现每个学生作为 “独立生命个体”的发展过程,聚焦“独立生命个体”展开评价。因此,建立在这一环境下的综合素质评价,注重每个学生过去和现在的比较,现在和未来的比较,真正把小学生的生命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6]从而引导“小综评”工作回归“育人”原点,观照每一个生命个体。

  虽然“小综评”明确指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受现阶段评价方式以及评价主体单一的局限,对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等方面的评价,仍存在泛化、空洞、流于形式的问题。而家长在孩子情感表现、情境中的意志表现、品德表现等方面,拥有评价的优势。由此,将学校评价与家长评价全面结合,能够聚焦“多元发展人”的评价,为“小综评”提供更为全面、客观、多元的素材,并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引导功能,使学校真正走向全面育人。

  2.“三步走”精准分类,引领家长更新评价观

  传统评价往往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才为家长提供评价结果,难以实现对家长评价观念的指导和引领。微信的公众平台和朋友圈功能则为家长即时关注学生评价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学校可通过即时对话与分享,引领家长不断更新评价观念,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利用班级公众号开展“小综评”主要通过三步推进:

  第一步是创建班级公众号,组建由三类群体构成的班级粉丝团队。一是班主任,承担班级公众号的创建及管理工作;二是本班科任教师,可通过班级公共号推送与本班学生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参与相关话题的研讨;三是本班学生及其家长,可通过班级公众号了解班级日常状态,在平台上与其他家长、学生或教师进行公共话题的交流。

  第二步是分类推送班级信息。第一类是班主任定期发布学校及班级重大事件、决策规定等(呈现评价标准),做到学期整体目标与阶段评价目标相结合,可细化到周或日。第二类是班主任或科任老师推送的每日随手拍,呈现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精彩瞬间,便于家长及时把握班级总体动态,了解学生在校精彩表现(充实评价资料)。第三类是班主任定期选取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敏感话题、不同性质的典型事例,组织家长开展讨论(评价标准的理解应用),引导正向激励评价。

  第三步则是通过以上参与评价过程,细化家长类型,最终实现精准推送资源、分类指导评价的目的。

  作为微信的大众用户,教师和家长都会通过朋友圈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作为教师,其朋友圈既是作为自然人的情感表达空间,同时因其众多家长好友的可视权限,使其必然要承担起育人的职业责任。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在朋友圈发布的与“小综评”相关的内容包括:学生在校某一良好行为习惯显现的例证,如俯身拾起垃圾、课余收拾班务、学生互帮互助等充满正向引领作用的画面,以及具有价值引领作用的教育故事等。较之班级公众号,教师在朋友圈发布图片、视频或文章时则往往会配上简短的文字,表述自己的观点,这实质上是教师评价用语的案例式、片段化。例如,茹娜老师发布的《一位怨妇妈妈的蜕变经历》分享引导语是“妈妈的天空是孩子生命雨的颜色”。通过家长浏览教师貌似个人观点的表述,引导家长关注并学会正确评价学生。

  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网络平台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网络。在研究应用网络特性为“小综评”服务的同时,也须警惕其负面影响。如公共平台中家长语言的非理性化、去个性化、去抑制性特征对学生评价的影响;把握平台资料的公开性与隐私性权限,减少对学生的不必要伤害。要做到线上线下多种途径综合实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学生客观真实全面的评价,从而达到引领学生成长的目的。

上一篇:农家生活的教育意蕴审思

下一篇:试论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理性精神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