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小学生心理治疗的若干途径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3-02 阅读:( )

  杜盟(1995-),女,北京市,民族:汉 职称: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儿童心理。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治疗途径;校验解析

  前言:事实上,现阶段我国普遍地区的小学生在家中都是独生子女,虽然明白长辈们给予许多厚望,但总是不自觉地将其视为一类精神枷锁,长期深陷于课业压力之中难以自拔,如若长时间放置不管,势必令他们心理朝着亚健康状态不断过渡扭转,衍生出自卑自责、学习兴趣骤降、思维联想能力受限、精神食欲减退,甚至自杀倾向严重等问题。由此看来,督促社会大众集中关注小学生心理治疗问题,绝对是迎合时代发展步伐的必要途径。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

  一、由于家长、班主任教育误区造成的小学生人格和心理缺陷问题整理研究

  (一)时刻强调以自我为中心

  就是说现在小学生都建立在自我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始终坚信个人判断是正确的,对于他人提供的建议往往不屑于顾。如若父母和教师放纵不管,必将令其心理产生严重缺陷,日后势必无法和新同学友善的交流学习,严重情况下会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身体和经济损失。

  (二)过分关注实惠和物质利益而丧失应有的同情心

  这和现代社会传媒、家长生存竞争理念有着直接性关联,处于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小学生都开始自然地将金钱、物质享受等放在第一位置,即便是生活中发现别人有困难也不愿施加援手,相反会躲在一旁进行蓄意嘲笑。

  (三)心理极度脆弱,难以适应日后激烈的学习工作竞争环境

  正如上述内容阐述,大多数小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且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一旦面对任何挫折,就会立即丧失信心,受到强烈刺激后极有可能选择轻生。这不单单源自于家长、教师的不当言行,最主要还是这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且精神高度紧张敏感,不能及时地将他们心中的心理压力释放出去,导致后期各类心理障碍的衍生。

  另外,缺乏应有的自制能力。所谓自制力就是个体的心理自动控制技能,这是判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结合以往调查结果论证,任何自制能力差的小学生,都会产生情绪冲动且难以克制、情感表达方式不正常、注意力时刻分散、行为过度失当等隐患。一旦说家长、教师无法给予重视,便会延伸出多动倾向和道德素质问题,同时全面限制该类群体学业内容掌握进度。产生这类现象,多是幼年时期家长未能给予严格的道德情感约束,或是采取过度极端的管教手段,使得孩子逆反心理极为强烈,尤其是部分家庭暴力现象,会令小学生心理严重扭曲,并且选择适当时机将自身隐藏已久的冲动行为发泄到别人身上。

  二、新时代下针对我国小学生开展科学化心理治疗引导工作的策略内容解析

  (一)设置专业化心理健康选修课程并定期组织专题讲座、讨论实践活动

  主要就是透过心理健康指导、实际生活学习问题辩论、不同情境演练、角色扮演等途径,向诸多小学生普及宣传最新心理健康科学知识,辅助他们尽快了解基础性心理保健内容,顺势激活主观能动性,自觉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心理素质。需要加以强调的是,涉及小学生心理治疗教育的学科化倾向要予以适当遏制,避免重复地向孩子施加过重的精神压力。

  (二)针对个别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服务和情感辅导

  主要就是设置独立的心理辅导教室,分别针对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情感交流,将学生学习、生活中经常衍生的矛盾问题提炼整理完全,并结合专业知识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令学生长期隐藏的心理困惑得以快速消除,必要情况下直接针对小学生普遍滋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提供系统化的诊断、矫正指导,当下无法识别的,要转介到当地医学心理诊治机构。

  (三)切实地将心理健康治疗教育融入到小学素质化教育体系之中

  就是说要结合一切技术手段,创设出标准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治疗引导的物质、人际交流、心理环境,紧紧把握心理治疗的关键机遇,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应有的人格魅力,至此构建起全面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的创新型师生关系结构。归根结底,不管是班级、团队实践活动,以至于班主任工作等,都要全面渗透心理治疗教育内容。

  另一方面,组织心理治疗辅导活动的途径着实丰富,各类学校或是医疗机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状况,进行治疗模式适当改革创新,使得日后提供的心理治疗方案发挥应有的实效性。实际上,心理治疗的形式,仍旧集中限定在小学生游戏和实践活动层面之上,不管是在家庭或是校园之中,都要尽量营造出一类和谐安定的情感氛围,在处理好心理治疗辅导工作基础上,将品格修养改善教育地位有机凸显。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生心理治疗工作必须要发挥应有的实效性,就是说要求治疗规范主体,时刻将最新治疗内容和引导手段融合起来;同时,提供给该类群体健康和谐的家庭、学校环境,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设置专业化心理健康辅导机构和校园文化体系,真正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设稳定的适应条件,令他们不管是在学校或是家庭中都能体验到所需的安全感观效应,随后将自身情感体验绩效提升至合理等级层次。长此以往,涉及以往重复衍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才会得以适当遏制,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准大幅度提升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冯丽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0,57(55):133-145.

  [2]郑兰.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黄志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团体辅导[D].华中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强化学生发展 重视能力提高——以学生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实效性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