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1-29 阅读:( )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率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一教学思想和当下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多是以实物或生活经验为支撑进行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契合度极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合理运用生活教育理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新知,促进学生应用延伸。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陶行知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对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抽象、枯燥的。能否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且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态度和信心。因此,应利用他们的思维特点,结合学习内容,有意识地把知识点、重难点在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的生活情景中展现出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真实的人民币在课堂中创设“乘车买票”、“银行换币”、“商场购物”等模拟情境,引导学生或分组活动,或全体参与,使学生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币的特点,感受人民币的用途。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感知。例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可以测量自己和父母的身高、上学的路程;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测量自己房间的占地面积;学习了统计知识和百分数知识,可以统计班级中男女生的占比、期末考试的平均分、优秀率等。这样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学习相联系,就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亲近感,有利于形成接纳心理,诱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引导学生理解新知

  陶行知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数学教学应以丰富的生活为背景,运用生活化情境和手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突破重点难点,促进学生理解新知,实现课堂教学提效减负。

  1.创设生活化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应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掌握、运用、感悟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可以把熟知的民间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进行改编:

  老狼老狼几点了?一点了。几时了?一时了。老狼老狼上课开始了;

  老狼老狼几点了?二点了。几时了?二时了。老狼老狼准备做操了;

  老狼老狼几点了?三点了。几时了?三时了。老狼老狼准备放学了……

  这样,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体验、回顾熟悉的活动,使学生明确了生活中的“几点”就是数学中的“几时”。同时,在概括整时的特点时,又可以借助比比哪个“小狼”拨得最快的游戏,明确分针指在“12”、时针指在几,就是几时。对于“12时”“6时”这些易混淆的地方,还可以通过“老狼”提问和“小狼”的回答加以突破和巩固。

  2.采用生活化教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例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可以这样设计: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的身体里藏着许多的数学奥秘,比如我们都有1个鼻子1张嘴,2只眼睛2只手……今天我们就用它们来进行学习。

  提问:1只手有5个手指,那2只手有几个手指?(学生尝试回答)

  演示:简笔画出示意图。

  追问:1个人有2只耳朵,一家三口共有几只耳朵?你也能像老师这样画出简图吗?你在生活中像老师这样找出一些问题吗?

  这样,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素材,舍弃“时髦”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传统”的简笔画,使学生在画一画、数一数、想一想的过程中建立了“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数学模型。可见,选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能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更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迁移。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促进学生应用延伸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特别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大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原型。囿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必要的作业成了教学的延伸。而陶行知极其重视实践,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因此,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这也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补充和体验。因此,通过课后设计一些生活化作业,可以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的撞击、交流中自发地获取、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利息问题》后,我设计了“小小会计员”的课外作业,组织他们进行储蓄活动,思考怎样储蓄最合算?这样的作业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其浓厚的兴趣。在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比较活动中,学生对本金、利率、利息三者间的关系理解得更深刻。这样,不但将所学知识回炉到生活中,而且在具体活动中填补了课堂教学的空白,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郭沫若先生曾说:“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强调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这对于今天的教学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我想,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法,设计生活化的作业,就能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生长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上一篇:在家享受国内一线名师补课

下一篇:迈向健康的华德福教育模式的理论探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