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时间:2015-05-29 阅读:( )
一、引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得以改革和完善。在社会经济体制变革和高校体制变革的双重影响下,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高校的心理问题不断浮出水面。在1994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心理健康教育”一词,并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生德育教育的范畴。随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规定。2011年2月23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此标准再次明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健全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机制,指明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然而,在政府政策引领下,现实中高校是如何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未来发展导向如何?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1.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
以中央十六号文件为指导,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以下简称《基本建设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各高校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出台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操作性、指导性强的工作办法,推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规范发展。许多高校建章立制,对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资源配置、人员配备、课程建设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面、规范化程度有了大幅提升。据统计,全国已经有95%以上的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
2.工作模式不断创新
各地各高校普遍开展了规范化的心理咨询工作,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节)、心理素质拓展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以心理文化沙龙、团体心理辅导与素质拓展、心理讲座、心理情景剧展演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倡导大学生善待自我、关爱自我,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出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3.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优质教材资源。并根据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给予相应学分,使教育的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同时,部分省教育厅和高校组织出版的省编和自编教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针对地区情况和学生专业等,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4.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配备了心理教师、心理辅导室,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达1.6万人。各高校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加强培训学习,依托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多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示范培训,选派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组团赴英、美、法等国家开展研修和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世界眼光、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绝大部分高校分类别、分层次地组织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学生骨干和相关人员参加进修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数量和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
5.理论研究不断提升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际问题的研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性问题研究,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库、高校德育文库、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计划等项目建设,为思政工作和学生工作者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实践研究创造条件。
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历史不长、经验不足,还存在诸多问题,也面临种种困境。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范围不够广泛、分析不够具体深入、教育师资力量的匮乏,教学方法不完善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相关研究人员积极寻找对策,逐渐制定出比较完备的解决方案,从整体设计、制度体系、队伍结构和实现路径等方面一一着手,对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进一步展望和探索。
三、未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1990 年 11 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正式使用“心理健康教育”一词,并自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的视野。也就是说,从国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就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归属于德育教育的大家庭。其理论与实践基础不仅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也包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时还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注定了我国高校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不能教条地照搬西方心理教育当中的价值中立、消极干预、主动求助等原则,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承担着价值干预、社会取向、道德传承和服务管理等义务,它的发展趋势也将是从中国的社会建构、民族特点和文化背景出发的转型。
首先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本土化转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土化转型是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必然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然需要,是大学生群体心理品质全面提升的必然需要。中国心理学的科学化需要通过心理学本土化来实现,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必然跟随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步伐向本土化转型。在本土化理论架构方面,我校的葛鲁嘉教授已经做出了深入研究,从《心理文化论要》到《心理成长论本》等一系列专著,已经建构起了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尝试在学生心理咨询本土化、朋辈心理辅导本土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本土化、心理测评本土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反思。
其次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转型。从80年代初期兴起至今30余年间,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对象是以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为主,工作目标集中在避免心理极端事件或恶性事件的发生上,同时,又由于心理健康资源有限,不得不把有限的资源运用到障碍性辅导上,从而建立起以“救死扶伤”为主的治疗模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治疗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它与时代发展的不契合性。以治疗模式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有悖于教育公平的理念、有悖于全员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实际发展来看,成长模式更应该成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主导模式。
再次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阶段性分化。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出现特异化趋势。不同类型、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的心理需求。如唐敖庆班的学生更期待自我提升方面的心理辅导、新生和毕业生更需要适应、就业和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博士学生更期待减压的心理工作坊。为了满足学生这些差异化的心理需求,我们未来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加强阶段性、层次性分布。
最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息化飞跃。对于我国大多数高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成长需求和学校提供有限心理服务之间的矛盾。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今以至未来学生信息获取与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之一是信息平台。因此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必然成为未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趋势。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信息化体系。
2025山东、湖北、湖南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
2025福建、江西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2025浙江、安徽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高考英语写作万能句型60例分类汇总,速收!
高考英语写作万能句型60例分类汇总,速收!
2025上海、江苏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2025辽宁、吉林、黑龙江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
2025山西、内蒙古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
2025天津、河北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参加奇速英语冬令营,英语能力提升快人一步!
奇速英语冬令营启动:乐趣与学习并重
全封闭奇速英语冬令营研学:思维导图启航,熊猫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个性化),大数据时代的阅读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个性化:单词速记、AI口语、作
别错过!奇速英语冬令营用思维导图改变记单词方
寒假必去!奇速英语冬令营助力孩子轻松爱上英语
英语提分秘诀:突破环境限制,掌握高效方法
英语时文阅读图书大升级!解锁奇速英语个性化时
奇速英语冬令营开启,助力学生英语学习新机遇!
英语教师大会揭秘:不背单词不学语法,每天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