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现有教职工1835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050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640人、博士学位者258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226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双聘院士”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人;先后有105人次入选近四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现有6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3人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现有8名教授受聘为教育部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校教学科研平台优良
现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广东省珍珠养殖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等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工程训练中心、航海技能训练中心等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等7个厅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拥有1个首批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对象――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
建有国家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实验室――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海洋实验室、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等69个校级教学科研实验室。
有全国高校中水生生物标本最多的水生生物博物馆以及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建的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2个“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
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以及海洋广场、文化广场、运动场和标准游泳池等基本教学生活设施完善。
校舍总建筑面积达62.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58万册,教学科研设备值3.4亿元,固定资产值约15.9亿元。建有规模可观、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校园网。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和“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相结合,以质量提高为主;外延拓展与内涵充实相结合,以内涵充实为主;综合发展与强化特色相结合,以强化特色为主”的办学思路,通过优化学科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
近五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居广东省高校前列;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有568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1842人次获得省部级奖励。
2013年,学生代表队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09级学子高大龙优秀事迹材料入选《2012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广东高校仅有2名)。
2012年,软件工程专业2010级学子甘俊鸿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应用与开发类)全国总决赛特等奖。
2013年6月17日《南方日报》A06版报道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经验。
广东海洋大学科研成果
学校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近五年,学校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科研项目共17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4项、省部级项目331项;科研经费总额达3.16亿元;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78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省部级二、三等奖20项。“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关键技术”项目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项目获200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附壳造型珍珠和优质海水珍珠养殖及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获2009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马氏珠母贝夜荧光珍珠培育技术”项目获2013年度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墨西哥湾扇贝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马氏珠母贝标准化养殖与示范推广”项目分别获2006、2008年度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